月餅“過龍年”!央博和中國考古博物館推出舌尖上的文創(chuàng)
龍騰皓月·團圓月禮
中秋佳節(jié),不可不望月,月光里有著中國人最浪漫的想象;
對月寓懷,不可不食一口“小餅”,含在口里酥糯與甜美是中國人對美好和團圓最深情的寄托;
而今年,“龍”的文化意趣為這個中秋更添了一份吉祥的寓意和非凡的意象。
皓月當空,龍騰華夏。隨著中秋佳節(jié)的腳步日益臨近,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發(fā)展促進中心、中國考古博物館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“央博”數(shù)字文化藝術博物館,推出了一款名為“龍騰皓月·團圓月禮”的月餅禮盒。以中華“龍”文化元素為特色,融入中秋皓月之美,傳遞出闔家團圓、幸福美滿的美好祝愿。
龍騰皓月,品千年龍文化
龍,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,象征著力量、智慧和尊貴,是中華文化的瑰寶。“龍騰皓月·團圓月禮”月餅禮盒的特別之處在于精選五款具有代表性的“龍”形象文物為藍本,將其形象元素融入月餅的設計之中,寓意著五福臨門、團圓美滿。每一條“龍”都有著獨屬的審美形態(tài),每一條“龍”也有其獨特的歷史記憶,讓您在品嘗美味月餅的同時,也能感受到“龍”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彩繪龍紋陶盤——
新石器時代陶寺文化(約公元前2300-公元前1900年)
山西襄汾陶寺遺址
陶寺遺址共出土彩繪龍紋陶盤4件。龍盤作為等級差別與身份地位的象征物,是中國早期禮制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。
玦形玉龍——
商(約公元前1600-公元前1046年)
河南安陽殷墟遺址
玉龍造型優(yōu)美,紋飾精致,“臣”字大眼,表面有開料留下的痕跡,頭尾相接,中有缺口,尾尖翻卷,龍背有脊齒,為貴族王室所使用,具備商代玉龍造型的基本特征。
玉龍——
商(約公元前1600-公元前1046年)
河南安陽殷墟遺址
玉龍為浮雕。作蟠曲形,頭尾相接,中有缺口,尾尖內卷。張口露齒,“臣”字形眼,細長眉,頭上有兩鈍角,腹下有兩短足,中脊突起,兩側飾三角形紋,身、尾、背飾菱形紋兼三角形紋,背部有左右鉆透的小孔。
青龍瓦當——
西漢(約公元前206-公元8年)
陜西西安漢長安城遺址
瓦當是中國古代建筑中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,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,漢代流行圓瓦當,瓦面上飾有四神紋,青龍代表東方和春季。
玉龍——
商(約公元前1600-公元前1046年)
河南安陽殷墟遺址
玉龍玉質細膩且白度上乘,作蜷曲狀,頭尾銜接,中有缺口,張口露齒,雙角緊伏頸部,鼻微凸,“臣”字形眼,尾部變小且內卷。身、尾、背飾菱形紋兼三角形紋。
“龍騰皓月·團圓月禮”中秋月餅禮盒,不僅是一份美味的饋贈,更是一份文化的傳承。未來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“央博”數(shù)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將攜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發(fā)展促進中心、中國考古博物館展開更多合作,積極開發(fā)更多以文物、傳統(tǒng)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創(chuàng)意產(chǎn)品,讓文物跨越時空,讓文明賦能時代。